假期将至,济南交警暖心提醒:警惕!有一种危险叫“二次事故”

2025-01-10 07:43:10 来源:舜网-济南日报

作者:济南日报·爱济南记者杨晨 通讯员:王怡濛

责任编辑:田艳敏

  随着春节的临近,道路交通愈发繁忙,出行安全成为重中之重。在各类交通事故中,“二次事故”的危害往往容易被忽视,却可能造成更为严重的后果。济南交警特别提醒:二次事故“猛于虎”,要深刻认识“二次事故”的成因与防范要点,增强安全意识,确保在欢乐祥和的节日氛围中,每一次出行都平安顺遂、阖家团圆。

  从“一次”到“二次”那些被忽视的危险

  提起“二次事故”,很多驾驶人没有这个意识,实际上“二次事故”通常危害后果更大,造成的生命财产损失更严重。将车停在行车道上不靠边,没有及时开启车辆危险报警闪光灯,未按规定放置三角警告标志,车上人员未撤离至安全区域……这些行为,正是造成“二次事故”的主要“元凶”。殊不知,特殊时段、特殊路段、特殊天气也容易引发“二次事故”。

  特殊时段,主要是指节假日、夜间、午后等。节假日车流密集,平时很少上高速的“新手”驾驶人明显增多,增加了安全隐患;夜间视线较差,难以及时发现前方的事故情况;午后驾驶人易疲劳,对路面信息的接收、感知能力下降,容易引发“二次事故”。

  特殊路段,主要是指弯道、下坡、隧道等。如果事故发生在弯道,其他车辆行经此处时,难以发现事故现场或发现时已来不及采取必要的避险措施;下坡路段视线差、车速快、制动距离加长,驾驶人发现前方事故现场后,需要更长的时间去采取避险措施,同等距离下相比平坦路段更易引发事故;隧道进出口附近,受“黑洞效应”(指驾驶人驾车进入隧道,忽然从亮到暗,瞳孔会快速放大,眼睛一下子无法适应,会感觉一片漆黑。此时隧道口就像个黑洞,驾驶人无法有效收集相关路况信息)和“白洞效应”(指驾驶人从隧道出来的时候光线忽然从暗到亮,瞳孔快速缩小,人眼看到的是一片白光)影响,以及部分隧道内照明不足、视线较差,无法及时观察到事故现场,进而容易引发“二次事故”。

  牢记“九字诀” 避免事故伤害升级

  特殊天气,主要是雨、雾、雪等。雾天能见度低,雨雪天气路面湿滑、制动距离加长,更加容易引发“二次事故”。

  “二次事故”都有一个共性,就是人员安全防范意识不到位,警告标志摆放不到位。发生交通事故后,在道路上“多停留一秒,多十分危险”,并牢记“车靠边、人撤离、即报警”。

  车靠边。当发生事故或车辆故障时,要第一时间打开双闪灯。若人员无受伤或受伤轻微且车辆还能移动的,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,立即将车移动至右侧应急车道,在车辆后方正确放置三角警示牌,提醒后方来车注意安全。正确摆放三角警示牌的方法:首先,取出三角警示牌并完全打开;其次,将三角警示牌的反光面对向来车方向放在身前,让其他车辆便于观察到自己。然后,沿着应急车道或者护栏外,向来车方向走(车后方150米处),到指定位置后观察来车方向车辆情况,确保安全迅速放置三角警示牌;最后,放置后赶紧撤离到安全区域,取回三角牌的步骤也是如此。

  人撤离。高速公路上车流量大,车速快,一旦遇到事故,在高速上逗留检查车况的行为很危险。驾驶人应该养成在遇到事故的时候人应该及时撤离的安全意识。千万不要在现场逗留,避免发生更为严重的二次事故、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。

  即报警。驾乘人员撤离到安全地带后,立即拨打报警电话求助,并正确描述车辆位置、行车方向。车辆位置在报警信息中极其重要,准确描述事故地点,有利于交警及时赶往现场。驾驶人可以根据设置在公路右侧或中间的公里牌和百米牌进行定位。同时,将人员伤亡情况、是否需要救护车、事故车能否开动等现场情况简单描述。在等待救援的过程中要时刻关注道路情况,确保自身安全。

作者:济南日报·爱济南记者杨晨 通讯员:王怡濛

责任编辑:田艳敏
新闻排行
进入新闻中心